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2000007332841D/2022-00290 分类:
发布机构: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 成文日期: 2022-07-26
名称: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8-1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8-10  浏览次数:-

政策解读:【视频解读】中山最新交通规划

 

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中山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交通运输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26日

 

1.png

2.png

3.png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中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以枢纽站场、港口口岸为重要节点,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运航道为骨架,普通干线公路(含国省道)为骨干,城市道路及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体系,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

  高速、干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中山市加快高速、干线公路建设。2020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4.4公里,比2015年158.9公里增加25.5公里,增长约16.0%;全市一级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3.4公里,相比2015年393.98公里增加约49.4公里,增长约12.5%。

  轨道交通建设有序推动。“十三五”期间,中山市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发展建设,包括:推进南沙港铁路建设,开展深江铁路、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前期工作,开展《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和《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修编)》等。

  港口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中山市形成“一港五区”的港口格局。中山港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是广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在货运方面,中山港与周边的三大国际枢纽港已建立喂给港和母港的关系,以高快速路、轨道交通和水运航线为依托,共享国际大港的设施和服务。在客运方面,中山市积极打造马鞍港新客运码头,依托水上航线、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公共交通等形成综合客运枢纽。

  公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中山市按照省级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建设要求,倡导公交优先发展理念,落实民生公交重点工程,已形成市、镇、村全覆盖公交网络。实现公交车辆百分百纯电动化,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3.6%,全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73.5%。

  

第二章 形势要求

  1.响应“交通强国”战略。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山市交通应更加注重交通发展质量,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人民满意度交通,提升交通竞争力和影响力。

  2.衔接上位规划。

  2021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下,中山市应注重布局综合交通立体网,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增强交通运输综合治理能力,促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3.抢抓“双区驱动”机遇。

  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完善中山市与深圳市及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双区驱动”效应。

  4.支撑城市定位。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赋予中山的“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三个定位,需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坚定不移实施交通畅通工程,打造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章 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结构优化、一体街接的设施网络,扩大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供给,培育创新驱动、融合高效的发展动能,强化绿色安全、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战略支撑。

  第二节 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体建成东承西接、南联北融、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二纵三横”轨道交通网,实现“60 30 15”时空圈,有效支撑和引导中山市高质量发展。

  2.总体格局。

  高速公路方面: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

  干线公路方面:构建“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

  轨道交通方面:构建“二纵三横”轨道交通网。

  3.具体目标。

  (1)“60 30 15”时空圈。

  中山市与大湾区相邻城市1小时内通达。

  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

  各镇街中心区与临近高速公路出入口间15分钟通达。

  (2)里程目标。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184公里提升至390公里以上。

  干线公路通车里程从443公里提升至600公里以上。

  轨道交通通车里程从69公里提升至100公里以上。

  (3)其他目标。

  提升交通出行品质。倡导绿色出行,打造品质化出行环境,增强市民出行幸福感、获得感。

  健全交通治理体系。探索智慧交通,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交通拥堵治理,加强道路建设交通疏解。

  

第四章 构建畅达全国的外联通工程

  第一节 完善深中通道接驳体系,构建大湾区一小时高速互联网

  “十四五”时期,完善与深中通道接驳的区域高速公路网,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实现1小时通达湾区相邻城市。加快“东承、西接、南联、北融”步伐,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航空机场、交通枢纽、港口码头等高速联系,实现与每个周边邻近城市至少有3条高速公路通道。

  四纵:西环高速(含小榄支线)、广珠西线高速、广澳高速、东部外环高速。

  五横:广中江高速—佛江高速、中江高速—南中高速、深中通道—中开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香海大桥。

  

专栏1:“十四五”时期中山市高速公路重点工作

  1.加快推进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香海大桥工程、广中江高速公路、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深圳至岑溪高速公路中山新隆至江门龙湾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打造“四纵五横”的高速公路网。

  2.推动西部沿海高速申堂互通等项目,提高现有高速服务能力。

  第二节 推动轨道交通建设,构建大湾区半小时轨道通勤圈

  “十四五”时期,建设“二纵三横”轨道交通网,构建大湾区核心城市半小时轨道通勤圈,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加快“东承、西接、南联、北融”步伐,以战略眼光、开放思维、积极作为的姿态,积极引入国家高速铁路布局中山,谋划争取更多的城际铁路及周边城市的地铁延长线等铁路资源。

  

专栏2:“十四五”时期中山市轨道交通重点工作

  1.推进深江铁路、南沙港铁路(中山段)建设进度。

  2.加快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工作进度,尽早开工建设。

  3.开展线路及站点用地规划调整与预控等。

  第三节 打造高水平枢纽场站,构建层次分明的枢纽体系

  “十四五”时期,提升枢纽综合功能定位,打造高品质、功能复合枢纽场站,推进“站城一体”综合提升。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公路客运、公路货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引入枢纽场站,打造多功能复合型一体化交通枢纽,提升中山的区域辐射力和城市竞争力。加强对枢纽周边用地、片区开发方案研究,落实“站城一体”开发理念,通过规划引领枢纽场站高品质建设。增加慢行、公交、出租车接驳指引等,提升枢纽人性化服务水平。

  

专栏3:“十四五”时期中山市综合交通枢纽场站重点工作

  1.开展中山站、中山北站、中山西站三个枢纽场站的改造提升工作,启动中山南站等枢纽场站规划研究工作。

  2.推进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平台(黄圃园)多式联运等货运枢纽规划建设,实现公铁、公水、公铁水间的快速中转和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3.开展综合交通枢纽用地控制性规划,对新增站点进行交通详细规划及枢纽方案设计。

  第四节 共享区域机场及港口,构建高效直达的衔接体系

  “十四五”时期,积极主动加强与周边机场的无缝对接,共享区域航空设施,实现40分钟可达广州机场、深圳机场、香港机场、珠海机场等。

  

专栏4:“十四五”时期中山市机场重点工作

  1.优化市中心候机楼。

  2.推进马鞍港客运枢纽候机客运中心建设,打造为湾区西岸异地候机客运中心。

  “十四五”时期,积极主动加强与周边港口码头的无缝对接,共享港口基础设施,实现40分钟可达深圳机场福永码头、深圳蛇口港等,60分钟可达香港维多利亚港等。

  

专栏5:“十四五”时期中山市港口重点工作

  1.推进马鞍港客运枢纽及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2.完善优化马鞍港客运码头中山-深圳航线,谋划中山-澳门航线的开通。

  3.引导黄圃港、神湾港、中外运等重点码头增加港口货种作业资质,提升港口吞吐量和货物通过能力。

  4.推进全程物流链的整合,支持黄圃港拓展公铁水联运业务,开展公铁水联运相关职能部门或企业之间的合作,采用“门到门”“一单制”等物流形式。

  5.在小榄港试点智慧港口建设,率先开展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半自动化改造,引入龙门吊远程操控技术,提升港口装卸设备的智能化、安全性,节约运营成本,为全市积累智慧港口经验。

  6.深入推进绿色港航建设,实现港口船舶持续治污减排。

  

第五章 打造城乡一体的内通畅工程

  第一节 畅通干线公路“主动脉”,实现市域半小时通勤

  “十四五”时期,积极完善“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体系,加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提高城市内部交通网络衔接能力,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与外围镇街、各镇街与深中通道联系的快速通道。全面推进干线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完善干线公路网结构,构建功能层次清晰、路网结构合理、服务高效便捷的一体化干线公路“主动脉”系统。有序推动关键节点优化提升,综合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专栏6:“十四五”时期中山市干线公路重点工作

  1.积极完善“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体系,推动干线公路西二环、东二环、黄圃快线、南朗快线、民众快线、坦洲快线等建设项目,启动世纪大道、西北快线、黄圃快线港口段、三角快线北段、二环快速路港口至横栏段、北部快线、阜民路(四标)、G105线新东阜路路口立交化改造工程建设、中江高速横栏出入口改造等建设项目,强化城市内部交通网络衔接能力。

  2.完成第三批“瓶颈路”中的6条;滚动实施、持续推进“瓶颈路”的建设。加快推进坦神北路、南三公路快速化改造、坦洲大道等项目,启动民古路一期、横涌路(中山市县道X770横涌线改线石岐河大桥)、马石路南区段、翠山路等项目。

  3.有序推动干线公路关键节点优化提升,综合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第二节 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提高路网运行效率

  1.城市道路。

  “十四五”时期,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完善与深中通道衔接的城市道路网络,提升岐江新城路网密度,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完善与深中通道衔接的城市道路网络,推进中江高速、广澳高速等既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衔接道路的快速化改造,高标准建设中开高速、南中高速等新增高速出入口的衔接道路。

  提升岐江新城路网密度,推进起湾道过江通道、含珠路工程、康景路工程等,支撑岐江新城功能定位与发展需求。

  逐步消除城市交通内外“堵点”“断点”,强化城市道路与其他方式衔接,促进城市交通网络联动融合发展,提高整体运行效率,疏通“毛细血管”。

  2.农村公路。

  “十四五”时期,建设“四好农村路”,强化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推进“路长制”,健全“四好农村路”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好保障。

  

专栏7:“十四五”时期中山市城市道路、农村公路重点工作

  1.完善城市道路建设,逐步消除城市交通内外“堵点”“断点”,促进城市交通网络联动融合发展,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2.城市道路要加强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高效对接,系统优化进出城道路网络,推动规划、建设、管理协同。

  3.积极落实“四好农村路”有关政策,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做到建养并重。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三节 加快城市轨道规划编制,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十四五”时期,科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与周边城市共建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

  

专栏8:“十四五”时期城市轨道重点工作

  1.加快《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编制。

  2.与周边城市联合发展轨道交通,适时启动城市轨道建设。

  

第六章 建设人民满意的运输服务工程

  第一节 推动公共交通建设,完善基础出行保障

  “十四五”时期,在建设大湾区一体化的形势要求下,对标周边城市,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中山市公共交通升级,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向更好发展。

  

专栏9:“十四五”时期公共交通重点工作

  1.对骨干公交线路快速公交17条、大站快线20条、城区支撑线28条、镇内及跨镇主干线8条、镇内及跨镇支线36条进行线路优化调整及加密组织优化。

  2.规划马鞍港客运码头—深圳西站、市博览中心—深圳宝安机场等深中跨市公交。

  3.新开公交线路15条,新增运营里程600公里,购置600辆纯电动公交车,更新公交车型,提升公交形象。

  4.结合公交客流热点地区,逐步建设一批公交站场。

  5.完善开发项目配套建公交场站移交流程,逐步投入使用。

  6.升级改造智能候车亭900个。

  第二节 构建水上交通服务体系,加强水上巴士规划布局

  “十四五”时期,依托区位条件和水域旅游资源,构建水上交通服务体系,加强水上巴士规划布局,积极构建水上旅游和环城水上休闲旅游系统。发展旅游配套延伸服务,促进旅游客运“运游结合”,实现“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

  

专栏10:“十四五”时期水上交通重点工作

  1.拓展水上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实现“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

  2.推动水上游项目建设,增加水上巴士配套码头岸线。

  3.购置水上客运巴士、旅游观光游船。

  第三节 提升客货运输服务质量,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十四五”时期,全面提升客货运输服务质量,发展“互联网+交通”等新模式,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多样化、品质化水平,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客货运输通达性和保障性显著增强。

  1.全面提升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实现“人便其行”。

  保障公众公平享有交通服务权利,以交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互联网+交通”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提升多样化、品质化水平,增强运输服务通达性和保障性。

  推广“出行即服务”理念,发展基于智能终端的“一站式”出行服务。

  鼓励道路客运定制化发展,加强与高铁、航空等方式衔接,更好满足群众“门到门”“点到点”的出行需求。

  分类分区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用好用足停车资源,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出行“续航工程”。

  2.全面提升货物运输服务效能,实现“货畅其流”。

  大力发展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公铁水联运等运输方式,促进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综合运输效率不断提高,物流成本逐步降低,有效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支撑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采取“盘活存量、投放增量、整合资源、优化经营”发展对策,完善黄圃港升级和集疏运体系。

  (1)加快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强化不同运输方式标准和规则的衔接。推进运单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实现网络化共享互认、全程监测追溯。

  (2)保障交通运输服务信息安全运行,加强“两客一危一重”视频融合平台应用,深入推广甩挂运输,创新货车租赁、挂车共享、定制化服务等模式。

  (3)完善寄递末端服务。建设多元化、智能化末端服务网络,推进快递服务站、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服务平台等布局建设和资源共享。支持即时寄递、仓递一体化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4)打造智慧物流。围绕“互联网+物流”概念,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等先进技术与设备,构建物流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物流系统的数据采集、智能感知、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达到物流系统中各个单元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协同运作的目标,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第七章 实施绿色高效的品质交通工程

  第一节 构建绿色运输发展体系,促进运输服务绿色转型

  “十四五”时期,以“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引领,以“深度降碳”为目标,统筹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促进运输服务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绿色运输发展体系。

  1.加快新能源运输装备推广,构建低碳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纯电动汽车发展;推动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换)电设施建设,为绿色运输和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2.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的出行品质,构建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改善绿色出行环境,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建立绿色低碳交通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停车管理等措施。

  3.优化运输结构,提升运输效能。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因地制宜构建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强化“轨道+公交+慢行”网络融合发展。

  4.鼓励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以“十四五”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重点,推进施工标准化和工厂化装配式建造,鼓励施工材料、工艺和技术创新,推广钢结构桥梁和BIM技术应用,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降低公路全生命周期成本,更好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

  第二节 推动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满足群众游憩需求

  “十四五”时期,推动公路服务区和公路驿站设施建设,不断促进公路服务区和公路驿站与城市融合发展,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结合中江高速改扩建工程、广澳高速改扩建工程等提升服务区服务水平,打造环境舒适、设施齐全的公路服务区、公路驿站。

  第三节 打造品质化出行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

  “十四五”时期,打造品质化出行环境,增强市民出行幸福感、获得感。

  1.紧密围绕市民品质化出行需求,秉承品质优先的理念,以人为本,合理分配各种出行方式的路权和空间,保障人行和非机动车通行顺畅。

  2.落实“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进行透水混凝土道路的设计,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雨水冲刷,减少空气中、地面上的粉尘。

  3.考虑建筑立面至街道平面的整个“U”型空间的协调发展,通过精细化设计将品质提升延伸到建筑前区空间,通过相互嵌套、一体化设计,统筹道路界面,促进品质空间的完整再造。

  4.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岐江道重点工程建设,新增一批儿童友好设施,通过打造慢行系统及景观带,线性串联公园、商圈、景点等重要节点,充分激活中山旧城活力。

  

第八章 推进安全有序的交通治理工程

  第一节 探索智慧交通建设,强化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

  “十四五”期间,做好交通向智慧化发展的顶层设计,适时开展智慧道路、智慧物流、智慧出行等示范工程,促进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融合协同,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全面提升交通内通外联质量和交通综合服务水平。

  

专栏11:“十四五”时期智慧交通重点工作

  1.开展智慧交通规划。

  2.完善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3.对接市政务大数据中心,促进交通大数据共建共享。

  4.建设智慧交通服务平台。

  5.谋划智慧交通示范工程。

  第二节 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建设,优化停车设施资源配置

  “十四五”时期,开展片区停车系统综合改善提升规划,包括各种停车场(库)、停车设施等方面,完善静态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停车设施资源配置,用好用足停车资源,稳步推进老旧小区、医院、学校、商业聚集区等区域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探索推进共享停车,拓展电子收费应用范围,利用多级力量联动督促停车管理违章查处,强化停车秩序管理,加强停车执法力度。

  

专栏12:“十四五”时期静态交通重点工作

  1.建设儿童公园停车场、树木园人防停车场、金钟湖公园停车场、紫马岭公园北门人防停车场、新安低碳公园停车场。

  2.建设岐江道沿线停车场。

  3.逐步完善静态交通体系建设。

  第三节 开展交通详细规划,推动交通精细化设计

  “十四五”时期,出台片区交通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指引及管理办法、道路交通详细设计编制技术指引及管理办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对重点片区、重要道路进行交通详细规划设计,推动交通精细化管理。

  

专栏13:“十四五”时期交通精细化重点工作

  1.出台片区交通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指引及管理办法。

  2.出台道路交通详细设计编制技术指引及管理办法。

  3.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从道路的规划、设计、管理、运营等方面,围绕人、车、路、环境等要素开展多层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第四节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保障交通安全

  “十四五”时期,建立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安全监管效果;建立健全交通基础设施资产管理体系,严把设施设备产品源头质量关,推进交通精品建设和精细管理;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推动安全配套设施、重点目标防范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建设运营;规范设置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加强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设施配套,完善水运工程安全配套设施和桥梁防船舶碰撞设施;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应急协调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交通运输调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推进交通、公安、应急、市场监督管理多部门联动的管理机制体制;筹建市交通工程安全生产体验馆,借助科技手段,创新安全生产教育模式,夯实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等。

  

第九章 保障措施

  1.加强规划引领。

  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在交通运输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龙头引领作用;加快规划及规划项目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落实,为交通规划实施创造良好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监管、监测和评估,加强规划对接、优化规划方案,推动提升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质量。

  2.加强统筹协调。

  发挥市交通建设总指挥部作用,领导、协调、指挥推进全市重要交通项目谋划、建设、运营工作,协调解决重要交通项目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推动项目建设管理从“串联”向“并联”转变,审议决定支持重要交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交通治理体制机制,成立市级道路交通管理统筹机构。从顶层设计、具体措施、建设进度等多维度出发,因地制宜设计方案,压茬推进措施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督落实,促进交通治理体制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划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市镇之间协作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交通项目建设。

  3.加强要素保障。

  加强资金政策保障,安排财政资金积极支持交通规划建设,争取国家、省资金配置指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综合采取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多种方式,充分引导多元化资本参与项目实施。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壮大交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研究制订具有竞争力的交通从业薪酬体系,探索校企联合培养输送人才体制,切实保障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进程提速。全力做好项目建设涉及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主动化解项目政策处理中的各项矛盾,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加强实施管理。

  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在交通项目各阶段,都把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建立完善现代化过程建设和运行质量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交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维护、安全评估,加强长期性能观测,完善数据采集、检测诊断、维修处治技术体系,加强病害治理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使用寿命。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强化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安全风险防控,全面改善安全水平。着力推动BIM、地理信息、工业化智能建造等技术运用,实现全生命周期信息全覆盖,构建基于“勘察设计、建造施工、养护维修、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决策体系。充分考虑综合交通设施与周边地块功能规划的衔接,减少交通设施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杜绝邻避效应。

  5.加强对接合作。

  主动对接湾区重点城市,以深中通道、深江铁路等重大区域设施建成为契机,开通深中两市公交化接驳巴士,开行公交化的城际列车;完善中山港马鞍港区客运枢纽交通配套设施,打造一体化的换乘枢纽体系,实现客流快速便捷安全的集散,提高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加强湾区港口资源共享,探索中山港“一港五区”共享南沙港自贸区(自由贸易港)政策。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共享合作机制,推动一体化服务,扩大各类交通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一体化服务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6.加强科技赋能。

  坚持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现代化,推动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以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发展体系。推进适应中山市实际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标准供给,分类制定关键性、基础性标准,指导工程建设。推动建立涵盖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协同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调和跨界合作,共同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7.加强监督管理。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及时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提高各部门落实规划的积极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