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山市政府门户网站 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 微信公众号 繁體版 网站无障碍 长者助手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计划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信息来源:本网发布日期:2025-01-23 分享: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指导下,积极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机遇,奋力打造内通外联的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2024年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突出交通建设,扩投资成效凸显。高快速路网加快完善,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南中高速、广澳高速改扩建先行段(中山城区至珠海段)建成通车,南外环主线、坦神北路主线、南三公路三标、隆盛路至溪叠路全线、古神公路与古镇快线互通立交工程(主线)建成通车,西环高速永宁互通、广中江高速东凤出入口立交桥、国道G105线新东阜路路口立交化改造工程主线顺利完工,南三公路(三角至黄圃段)二期工程动工。轨道建设全面提速,南中城际中山段加快建设,实现11个工点动工建设、7台盾构始发;深江铁路中山段建设稳步推进,洪奇沥水道桥等4个节点工程进展顺利;广中珠澳高铁、深南中城际、中山市域铁路S1线(佛山11号线南延线)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二)突出创新转型,促发展涵育新机。一是全力做好港口航运“水文章”,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942.2万吨、旅客吞吐量66.09万人次。增开神湾港到深圳盐田“组合港”航线,全市“组合港”航线累计达12条,运量达6.0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3%。加快中山航运示范区创建和桂洲水道扩能升级工程前期工作。开通新客运码头,加密中山—香港航线,增开中山—蛇口航线。全力谋划港口岸线招商,完成4个新建码头项目引资。二积极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牵头成立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三是创新道路客运产品供给。联合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在省内率先开展班车客运和包车客运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我市参与试点的班车客运标志牌和班次数排名试点城市第一。

  (三)突出服务大局,勇担当交通先行。一是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重点路口路段、示范路段绿美提质等十大任务。整治国省道干线公路路域环境15公里。科学用好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建成广珠西线高速西区街道隆昌社区绿美生态桥下公园等5个项目,面积约5万平方米;推动中开高速沙溪镇大同村桥下公园等5个项目动工,面积约14万平方米,完成桥下空间复绿8万平方米。完成全市34个高速出入口和18个跨市道路出入口提升。轨道站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14公里农村公路路网联结工程、21.46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超额完成省交通运输厅下达任务。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整改和“回头看”检查,整改完成率100%。积极开展小榄服务区等特色服务区建设,火炬服务区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全力开展“9+2”道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工作,推动整治沿线锌铁棚、窝棚、卫生等各类问题近600项,打造国道G228线南朗示范段项目。开展普通干线公路精细化养护管理考核,我市普通国省道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均值为91.34,排名全省第二。二是全面对接粤港澳。深中交通一体化成果丰硕,深中跨市公交和深中航空港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深中跨市公交发送旅客138.8万人次,深中航空港服务旅客约11.8万人次。构建“主线贯通+支线接驳”的深中跨市公交体系,服务范围覆盖全市。新开通港澳班线4条,累计发送旅客48.1万人次。三是持续提升交通为民服务水平。新开通公交线路11条、优化调整30条,新增公交站点86个,新建、改扩建涉村公交候车亭197座、新款简易站牌66座,自然村公交覆盖率提升至95.56%。进一步优化客运站场布局,我市已设立招呼站、停靠点共58个,同比增长163.6%。

  (四)突出行业改革,强治理持续推进。一是执法水平持续提升。严厉打击破坏行业健康秩序、影响群众安全出行的典型违法行为。二是行业监管不断发力。建立涉路施工挖掘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水电燃气涉路施工许可“一件事”办理,完成涉路施工许可279件。投入使用交通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和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在全省交通工程领域率先实现质量检测监管信息化,交通工程安全智慧监控工作被省交通运输厅评选为重点推荐案例。治超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在省治超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充分发挥“行业自治”作用的工作经验被交通运输部列入执法创新典型案例。三是优化政务服务。开展片区帮办(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镇街政务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多举措抓好政务服务队伍建设,获得中山市政务服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全年受理业务3.43万件,群众满意度达100%,政务服务综合评价排名全市第一。四是新业态监管更加成熟。成立市级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在省交通运输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会议作先进发言,用好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优选”诚信体系,推动全市网约车整体合规率提升至97%,相关经验被交通运输部评为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五是智慧交通加快发展。开展驾培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提供中山市驾驶员学车报名统一官方入口、培训费用第三方监管、评价投诉等一站式服务。

  (五)突出安全生产,保平安见到实效。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渡口夜航安全管理制度创新,持续落实领导干部项目包保制和每日研判机制,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和“船撞桥”隐患排查治理,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在第二季度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会议中作交流发言。“两客一危一重”车辆动态监管风险报警同比下降60%,综合考核得分长期排名全省前三。

  (六)突出全面从严,尚清廉形成氛围。高质量完成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同时,深入开展“入镇下村”百日攻坚行动,聚焦主责主业,推动领导干部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党员干部落实“一线工作法”,在项目一线零距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

  二、2025年工作设想

  2025年,中山交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及省交通运输厅工作要求,着重在“强管理,提效能,树形象”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质量编制中山市综合交通“十五五”规划,加速推进深中交通一体化,构建“海陆空铁”综合交通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四纵五横”“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有序推进广澳高速改扩建、东环高速等项目建设,推动坦洲大道、南三公路二期、古神公路二期南延等项目建设。二是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加速推进南中城际中山段、深江铁路中山段建设,继续推动深南中城际、广中珠澳高铁、中山市域铁路S1线(佛山11号线南延线)前期工作。做精做优港口航运“水文章”。加快完成中山港总体规划。用好、管好、运营好中山新客运码头,增开“大湾区水上观光游”新航线,提升水上客运运营效益。推进3000吨级民众码头动工建设,推动年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5%及以上的增长。深入实施岸线招商,力争启动三和管桩等新招商码头的建设报批。四是探索构建空中交通网。完成《中山市低空航线及起降点规划》编制,争取推动一批起降点建设。

  (二)有力支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头号力度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一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推动2024—2026“美丽农村路”项目库9个项目建设。推进镇、村公交候车亭、简易站牌的改造提升不少于1800座。开展“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工作,力争全市农村公路智慧管养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具备检测条件的农村公路路面自动化检测率达到100%,实现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全覆盖。二是抓好桥下空间整治提升。按照“分类分区域推进”原则,重点推动南中高速、中开高速等路段桥下空间利用提升,打造桥下空间利用样板示范项目,力争全市桥下空间基本形成干净、整洁、有序的整体面貌。三是全线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在重点抓好“9+2”道路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工作的基础上,对国省干道、在建交通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整修,打造与广州、珠海、佛山等城市跨市道路绿化美化示范路段。四是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微改造”。推进全市12处服务区行车道路面“白改黑”、增设彩色停车位、标志标线提升、场区绿美品质提升、厕所硬件提升等工作。

  (三)构建高效现代交通治理体系。一是加快智慧交通发展。加大数据收集力度,加深数据应用宽度,打通省、市各部门系统的数据共享通道。开展智能化驾校试点,选定有条件的驾校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使用智能化培训模式。建设智慧港口,在小榄港、中外运等集装箱港口试点开展龙门吊远程操控等智能化技术。二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绿色港口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进码头岸电使用、船舶污染物信息化监管、老旧运营船舶报废更新、船舶LNG加注、多式联运等工作。三是深化法治交通建设。强化案件办理全过程管理,规范违法线索移交流程,做好统筹协调和督办跟进,堵塞工作漏洞。强化跨部门联动、市镇联动,做好交通运输领域打非治违工作,积极开展说理式执法、服务型执法。四是拓展信用交通成果。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强化信用信息管理、拓宽信用应用场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力争成功创建全省“信用交通市”。

  (四)从严守好交通安全发展底线。一是压实责任链条。强化安全生产巡查、通报、约谈提醒、考核等措施运用,压实各科室(部门)安全生产责任,联合相关部门、属地镇街加强监管。二是落实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三年治本攻坚任务落实,巩固船舶碰撞桥梁三年综合治理行动成果,持续推进复杂地质隧道、长大桥梁、深基坑、高边坡等高风险工程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全市交通运输领域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新模式,丰富组织内涵和形式,持续提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并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