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中,廖鹏副局长对主持人的提问逐一作了回应,详细介绍了专项工程启动的背景、意义、进展、群众的反映、所采取的措施、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一、专项工作启动背景。
近年来,中山每年完成的农村公路硬底化仅有
二、推进意义。
作为路网末端的农村公路,是群众家门口的路,是群众出行必经的路。村民每天都走家门口的那条村路,因此,家门口的路是村民最关心,也是最重要的路。从宏观上看,畅通连接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道路,是完善城市路网结构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改善基层民生、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解决民困、务实惠民的重要体现。工程完成后,将有约80万的村民受益。
从现实看,村级公路畅通工程给村民们带来很多看得到的好处的。首先是村容村貌的改善,村道硬底化后,告别了以往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历史,村庄更加整洁美观。第二是路通财通,村道通了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村民出行便利、土地升值的同时,运输成本也下降了,村民建一栋楼房,由于免去以前转运的费用,运费可以节省1—2万。第三是村道既是安全通道,也是生命通道。我们走访时,有村民反映,以前村道没有硬底化,救护车、消防车无法开到家门口,发生意外受伤或者火灾事故时,会耽误抢救时间。所以村道修通,对村民生活的改善和生命财产的保障,是立竿见影的。
三、进展情况。
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去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一直保持市镇积极联动、村居热情高涨、群众广泛支持的良好局面;市交通运输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谋划一批、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做好统筹协调,强化行业指导,加快项目实施,目前,总体推进情况理想。
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村级公路项目97个,建成里程
四、群众反映。
群众是广泛支持的。一直以来,村民们对自家门口能修上水泥路是翘首以盼的。当市政府决定实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的消息传到村里时,村民们都欢欣鼓舞,纷纷以自己的行动,对政府为民办事实表示支持和赞许,有的自愿无偿拆除阻碍村道修建的房屋(民众三墩村的村民为了修路,自愿无偿地拆除了39间房屋),有的自愿充当义务质量监督员,有的捐钱捐物等等。总之,从村民们的反映看,我们更加坚信我们所做正是村民所需要的。
五、采取的措施。
首先,这项工作自启动初期就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除了专门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还实行市政府领导分片挂点协调督办制度,由陈良贤市长等7名市领导分片挂点21个镇区;陈良贤市长等多名市领导都曾亲自到挂点的镇区指导专项工作的开展。可以说,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是我们能够完成任务的重要基础。
第二是加大市财政补助。市政府两年计划投入3.79亿元,采取补助资金时效性政策,纳入专项工程项目库的项目,在专项工程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即2016年底前,可获45%的市财政补贴。同时,为缓解经济欠发达镇区财政压力,在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时,对民众、神湾、板芙、阜沙、大涌五个镇,给予政策倾斜,可享受市财政高达65%的补助比例。
第三是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都通力配合,为专项工作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实行送服务下基层的做法,畅顺前期工作办理程序,实现前期工作大提速。各相关镇区和村居,作为最直接的受益方,一直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各镇区都分别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四是市交通运输局主动作为。我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强镇区走访,采取分片管理,协助镇区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为解决技术人员有限的问题,我局实行专管员分片管理制度。每名专管员负责几个镇区,协助镇区加快完善前期工作的办理。二是强化行业指导,做好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举办业务培训办,提升镇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组织召开镇区座谈会,推广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创新模式,突破难题,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考验。为解决项目质量监管人员不足的难题,我局提出就地招募村民质量义务监督员的方法,并专门制作了教学视频,通过镇区和我局先后培训,培养了一批质量义务监督员。目前,共招募到400多名村民义务监督员,并已有250多名村民取得义务监督员资格并持证上岗。除村民义务监督员外,《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专项工作方案》同时还明确了镇区监督职责、市交通部门质量抽检职责,专项工作形成了村、镇、市三级质量监督体系;通过层层严格把关,确保工程经得起历史考验、群众评价和质量检验。
六、存在困难与应对办法。
专项工作推进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前期工作耗时较长。由于前期审批手续较多,审批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进度。二是大部分镇区都存在管线迁移问题,涉及电力设施、自来水管、通信设备等管线迁移,协调工作难度大,迁改费用高,制约了专项工作的推进。
应对的办法主要有:关于前期工作进展缓慢问题,我局加强对镇区的业务指导协调,要求加强镇区内部环保、国土、规划等部门协调沟通,建立良好的部门联动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全面提速前期审批工作。关于管线迁改问题,我局已把摸查的情况向市政府报告,市政府已召开工作会议,目前管线迁移问题已基本解决。